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优客智库 >> 产品运营

互联网医疗运营(七):医患沟通平台

发布人:www.yunke.ai 发布时间:2021-01-01 120 次浏览

编辑导读:由于年初的疫情,互联网+医疗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也在减少接触、减轻线下门诊机构压力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接连出台重磅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篇文章中,作者针对互联网医疗运营中的医患沟通平台展开了分析,与大家分享。

在第一篇文章我们通过对头部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已经提到,医患问诊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基础业务层。接着上两篇医患两端的运营,我们来继续聊聊医患沟通平台有哪些运营工作。个人认为,这是比较有挑战的一块工作,需要基于医疗场景、互联网平台运营和公司业务模式综合制定策略。

一、运营目的

线上医患沟通与线下医疗场景的问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把每一次医患之间的沟通都定义为问诊,未免太局限。

在这里,选择使用“医患沟通”而不是“医患在线诊疗”这个词,是希望把运营范围覆盖地更广一些。即便各大平台,由于核心商业逻辑的不同,医患沟通的场景也有很大不同,有的偏向导医导诊、有的偏向线上直接解决问题的轻问诊、有的则是以服务包形式长期绑定的在线家庭医生模式。

这里我纠结了很久,选用了一个词“目的”,互联网领域都喜欢用“目标”。目的和目标的差别在于可量化。举个例子,我们运营目的是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我们的运营目标是将患者问诊量提到50%。一个是定性的,一个是定量的。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出过在医疗平台上患者运营是要去占领患者的心智,促使用户信任平台,在产生医疗需求的时候就能回来。医患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管用了什么样的运营手段,关键行为是促进患者发生一次体验很棒的问诊。因此,医患沟通平台运营目的就是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问诊需求”和“满足”,这篇文章也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问诊需求”就是患者来到互联网医疗平台寻找医生解决健康问题的原始诉求。“满足”这个词包含了很多层意义,患者问诊需求分析、患者预期管理、医生专业度匹配、医生时空匹配、问答质量监控等等各项细致的工作,这里最麻烦的是几项工作的结果是联动的。

举个例子,你不管理患者的预期,即便医生按照服务质量的要求,响应度和专业度都没问题,患者还是有可能投诉,因为患者想要的可能是医生根本做不到的,这时就需要非常专业的客服去解答患者的疑问。所以, “目的”这个词,能够更好的反映运营工作是如何让这个体系良好地运转。

二、从患者问诊需求出发

本页面均来此互联网页面如有触犯其他或者第三方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1378651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