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画像标签的生产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有着复杂的流程和许多需要避雷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本文作者通过系列文章,为我们详细地讲述了画像标签的生产实操指南,让我们持续关注吧。
构建一套有价值的标签体系,光掌握基础理论是完全不够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
本系列,道明将手把手教你如何实操构建标签体系,提供一些实用技巧帮你“避坑”,*终生产出真正能让业务方用起来且有价值产出的标签。
一、案例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案例,相信很多新手都遇到过同样的情景:为了进行用户精细化运营,小王所在的创业公司领导决定开始搭建用户画像系统,这个重担落在了数据产品经理小王身上。
小王发现,市面上关于从0到1搭建用户画像平台构建标签体系的文章很多。从未接触过画像工作的小王同学认真学习一番后,很快掌握了基本的画像知识,如标签分类原则、标签应用场景等,已经开始跃跃欲试。
经过短短两天的时间,小王就构建了一套“大而全”的标签体系,并制成了一张树状脑图,其中涉及标签个数达200多个。成就感满满的他,马上邀请领导进行需求内部第一次评审。
没想到领导看到屏幕一张巨大的脑图,马上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并提出了以下3个灵魂拷问,让小王一脸懵逼:
- 这些标签生产出来后,能够给业务带来什么价值?
- 构建这些标签的基本原则和判断标准是什么?
- 当前研发资源非常有限,短期内是否能够快速上线支撑业务?
不仅仅是新人,很多老手在标签体系迭代过程中新增用户标签时,也会接收到来自领导、数仓研发、业务同学的拷问。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下实操流程之需求分析环节具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