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几乎重构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商业关系,很多过去我们熟悉的名词,其本身的含意也发生了变化。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重新解读一百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营销名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新媒体,提升运营方面的技巧。
1.IP
拥有核心粉丝群体的,具备衍生品开发价值的个人或品牌。
2.超级IP
可以简单理解为头部IP。
3.势能
能够推进品牌或个人IP前进,形成自生长、自传播的内在传播力。
4.曝光
重新理解曝光的意义,这里的曝光不仅仅是指被用户所见,而是能够被用户所感,可以引导或推动用户进行传播的价值曝光。
5.造势
过去我们对于造势的理解,更多是外在的,在流量口子上进行宣传发声。相比较于外在流量口子上的造势,内容价值的塑造是提高活动口宣转化的关键。
6.借势
巧妙借势时事、热点或趋势,降底推广的成本,提各营销路径上的价值。
7.成本
成本的构成,由过去物的生本成本,转化为了内容的创作成本。
8.平台
平台将不再单指一个网站、一家公司或一个机构,任何可以汇聚大量流量,连接海量资源的IP,都将具有平台的价值。
9.内容
一切可以被用户感知到的“存在”皆是内容。
10.原创
原创的核心不再是指内容的原创,而是价值的原创。比如得到《每天听本书》系列专栏就是重构了书本的价值,通过更轻、更快速的方式,帮助用户获取海量的信息。
11.表达
表达的核心不再是说,而是听,目的是沟通。用心听取用户的声音,才能提高表达的价值,提高沟通的效率。
12.人格
人格是口牌具像化的一个载体。
13.魅力人格
赋予人格更多的情感因素,才能与粉丝形成共鸣,否则仅仅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名字。
14.品牌
建立品牌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理解自己。
15.信任
信任是IP化的底层基础。
16.粘度
考量一个IP的价值,不是有多少人为IP付费,这才是考量一个IP黏度*有价值的指标,有一百个人愿意为你的服务买单,远胜有一万个围观者。
17.人格信用
人格信用是连接资源的价值基础,未来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人格值用值。
18.流量
通过测试找到一个对你有效的流量渠道,持续加码将其变成自己的核心通道,当你加码到一定峰值后,流量的成本将会递减。打一枪换一炮的流量打法只会增加成本,未来可能连个水花都听不到。
19.自带流量
维护好一百个铁杆粉丝,你说什么他们都愿意相信,你卖什么他们都愿意买单并推荐给自己身边的朋友,你就有了自带流量的价值。自带流量是建立在人格信用值的基础之上的,人格信用值越高,自带流量的价值就越高。
20.口碑
口碑的核心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这个信自易于理解易于传播,通俗听理解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正能量指向,且具有一定的“谈资”价值。
21.效率
互联网的特色是快,一切都很快,过去一年发生的变化,可能比过去十年发生的变化的总和都要多。但是除了求快,还要求效率,效率有时候是通过“慢”而达到的。所谓的“慢工”指的是基础工作,比如店铺的设计与装修,一个有趣好玩的设计虽然做出来慢,但是一旦完成之后,却有可能引发病毒式传播。
22.商业化
商业化的边界被彻底打破,上游进攻下游、下游反攻上游、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公司抢夺进入一个共同的市场的事件频繁发生。未来品牌在商业化的过程在,在充分理解自己所在业务的衍生价值,提前抢占或建立防守对策,否则一不留神就被人端了饭碗。
23.创意
创意的进化有两个趋势:一是跨界内容的混合重构,一是将庄严的东西变得亲民。
24.资源
除了寻找资源为已所有,未来的商业体更要学会孵化资源,以及学会成为别人的资源。
25.渠道
粉丝就是渠道。
26.场景
连接人、物和故事的空间。
27.产品
产品不再单指一包纸巾、一部手机,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功能等,每一个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连接点,都是产品。品牌的市场宣传策略也是一个产品。
28.品牌
进化成IP才有新媒体时代价值和意义。
29.多元化
品牌多元化的本质,是建立起一个相互补益的生态矩阵,各业务板块之间可以形成价值的流量。
30.内容力
内容开始具备谈论价值、传播价值、社交货币购买力和流通力。
31.趋势
用户思维就是趋势,判断趋势才能制定计划。
32.想象
从单一到衍生到混合或跨界,这种改革就是想象,尽可能向边界拓展,给予IP无限的想象空间。
33.流量特征
私人订制、限量供应的一种内容供货状态下,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和情感需求,将用户以群分的内容标签。
34.规模
规模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商业将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将完成升维的商业进化,从此将自己的同业者拉开无限远的距离。比如同样是以写鸡汤发家的新世相,已经完成知识付费平台的布局和进化。
35.爆款
爆款并不仅仅是为了引流,其核心的价值是为品牌定调,打造爆款的过程就是一次品宣的过程。爆款操作不当,将会把品牌拉入廉价的陷阱当中。
36.价值观
价值观是IP与粉丝之间的一种契约。
37.引爆
引爆点是社会事件与情绪的产物。
38.集中引爆
丰富、多重、新鲜、场景化、限时限量集中爆发,多个超级IP共同作用。
39.沟通
与沟通方式相比,沟通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
40.小众
自我、个性、不同。小众能够超越大众。
41.温度
赋予产品功能属性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温度,打动用户的不是产品的物质层面,是温度。
42.裂变
用户对产品从需要到想要,需要不会产生裂变,想要会。
43.仪式感
定义一个应用场景,并找到其痛点和情感连接价值。
44.参与感
参与感的基础是仪式感的建立,给用户一个与品牌建立连接的动作。
45.逆向
逆向思维、反传统、出其不意,活力与新鲜感。
46.即视感
用户现在就要,拒绝等待。
47.网红
代表着IP*具流量能力的个体。
48.情绪
稳定的情绪表达是生命力。
49.情感体验
用户需求的核心。
50.速度
速度要快,也要慢。
51.配置
配置的关键,除了多渠道,更重要的是改渠道。过去电商思维下的详情页多是产品、促销,内容电商的详情页正在内容化,详情页的内容本身就可以拿去当一篇推文使用。配置除了是对外全渠道配置,更需要尝试对内重新配置。
52.优质流量
优质流量的核心是种子用户,这里的种子用户不是指新店开业的第一批用户,而是品牌或产品的核心用户,他们是品牌或产品的忠实拥趸,在高频复购之外,拥有强烈的将品牌介绍给自己亲朋好友的欲望。他们就像是一颗颗种子,持续的生根发芽,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优质的宣传渠道。
53.投资
这里的投资主要是指,要尝试在品牌内容孵化价值,对外投资是为了盈利,对内投资是为了为自己赋能,而不至于让品牌几十年一成不变。用马化腾的话说,企业内部要有一定的冗余度。冗余部门短时间看好像不产生盈利,但承担的却是企业的未来。海尔新媒体、微信、阿里大数据都是这样诞生的。
54.跨界
跨界的目的是内容的重混,创造全新的价值。
55.影响力
使用为用户所乐于接受的方式,影响用户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56.关注度
影响力决定用户关注度。
57.反差
反差越大,越能成就独一无二的IP,也越能成就跨界。
58.独特性
IP的独特性来自聚焦的风格定位,这种独特性也会反哺IP本身的质量和生命力。
59.定位
定位使内容、品牌形成标签化,准确的定位能够召集到特定的人群。
60.衍生
一个成熟的IP经过反复解构、进行各种类型的再创作,衍生出全新的IP,新IP一出生就自带原IP的流量,并能做为独立的IP引流。
61.极致单品
衍生出的全新IP必然是更加细化、更加小众的,而它所创造的极致单品,有机会迅速成为更加细化的领域中的领头羊。
62.加速
利用成熟的流量中心,形成加速平台,从而靠这个加速平台快速加工出新的流量中心。
63.生产内容
内容分自产和用户生产。要想让用户主动生产内容,要么自己的内容足够强势,以带动用户参与进来,先形成互动,将用户的互动内容整理成体系化的内容,先让用户内心产生优越感以刺激用户进一步生产内容。要么设置合理的物质刺激。
64.重塑
建立有别于同行业品牌的风格,另辟蹊径从小众市场出发,重塑行业文化。
65.狂热者
即个性化的用户群。不用关注中间消费者,只需讨好一群有特别喜好的狂热者,就足以依靠他们撼动市场。
66.延伸
对品牌场景不断延伸,给新空间赋予新的内涵,为品牌内容输出提供更加系统的生态圈,使用户获得独家的消费体验。
67.情感溢价
消费者不再愿意仅仅为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买单,商品所带来的情感溢价反而更会引起用户的关注。
68.体验
消费不再是简单地买卖,围绕IP产生的流量变现,用户更注重的是消费过程。
69.用户
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的群体,很多时候,他们的诉求影响着内容,甚至用户本身也参与到内容的制作环节中。
70.自生长
品牌能否洞察时代的商业精神造出爆款,需要聚焦IP的打造,通过IP的连接能力进行自生长。
71.连续性
真正的IP具有连续性,在很长一段连续的时间内,拥有稀缺价值而被追逐,而不是依靠某一种偶然。
72.用户运营
任何的运营都不是封闭的,它和用户有关,必须和用户建立起专有的情感联系,取得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才能更有效地把握方向。
73.革新
革新才有机会引爆,引爆就是潮流,而潮流就是朝生暮死,所以要不断革新。
74.孵化
不同的流量中心联合,孵化出新的流量中心。
75.去中介化
互联网的本质之一就是去中介化,一切有流量能力的,有用户获取能力的,有内容生产和分发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超级IP。
76.连接
新媒体运营的发展,关键在于互联网时代离散的碎片化在网格叠加中不断行程多中心与新连接。IP就是一种连接。
77.精准连接
精准连接的关键是找到用户活跃地,即品牌与用户的连接触点,比如云音乐的社区、线下闪店、文艺社区或商超等。在触点中寻找场景,在场景里找故事,从而形成连接。
78.引领
引领的目的不一定是做老大,持续刷新自己,持续给用户新鲜感才是目的。
79.分享
内容及内容生产方式必须以社交分享为导向。
80.元素
一切可以被用户感知到的“元素”皆是内容,寻找元素是内容创新的关键。
81.稀缺
稀缺的目的之一是要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一定是新的,也可能是旧的。对于旧有事物的重新定义和解释,让它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他人面前,同样可以创造稀缺性价值。比如淘宝和沙县一定做了萌系治愈所,一时间风靡全网。
82.价值链
价值链有两个核心标准,一个是对别人有用,一个是对自己有用,对自己有用是前提,但是对别人的有用性则决定了价值链的广度和宽度。
83.定义
定义的目的是重新定义。
84.流行
流行的不一定是大众的,小众的也可以是流行。面对10亿网民这样庞大的基数,任何一个小众市场的体量都是惊人的。找到小众市场并占据它,然后等待它的爆发,优质的小众市场往往*后都会引爆大众市场。
85.内容化
店铺的装修、品牌的包装以及产品的详情页等,都在走向一个内容化的趋势。未来的包装不仅仅是做个盒子,而是与用户沟通,一切触点皆可沟通。
86.载体
当一切触点、元素都内容化之后,都会变成IP的载体。
87.附带
附加价值将会取代主体价值,成为用户*关心的东西。当产品的功能同质化的时候,用户能够做出选择的基础,就是功能之外的附加价值。江小白的文案就是一个典型的附加价值成为主流价值的经典案例,故宫淘宝则是一个附加价值创造出的庞然大物。
88.符号化
IP的符号化,使得内容、产品便于搜索。
89.联想
IP的符号化往往伴随着特定的载体,比如特定形象或独特风格,使得用户一接触到类似的符号就会联想到产品。
90.路径
当IP成为主动搜索*具效率的流量时,就形成了变现路径*短的交易入口。
91.社群
连接内容和商业的中间环节。
92.专业
对于优质内容的输出,专业仍是核心竞争力。
93.辨识度
独特、超强的辨识度,能满足用户的虚荣心。
94.互推
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仅靠自身资源要快速得多。
95.文化
特定人群的精神寄托形式。
96.大数据
前端强大的数据规范采集积累与分析能力,讷讷够精准挖掘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
97.迭代
人的心智受认知升级影响被不断迭代升级,任何模式是否可持续、可发展都要看主力人群,没有一直适用的模式。
98.普世元素
大众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爱情、亲情、正义、尊严。
99.传播
粉丝既是内容输出的接受者,同样也是内容的传播者。
100.自媒体
所有平台的自媒体孵化都是特定平台对于内容创业的绿色通道,但要打造有力IP,必须超越于此,借助平台,但不依附平台,形成独立IP才是王道。
本文作者@水煮运营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