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借鉴”必不可少,也是“常规操作”。然而,这并不是导致产品同质化的原因,也不能得出产品经理门槛低的结论。那么“借鉴”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好处和注意事项呢?本文作者来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一、借鉴
产品经理接到需求后,往往需要先去了解一下竞品是怎么做的,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一下。产品经理在策划时,对其他产品进行“借鉴”,是一个“常规操作”。
有时候,设计师和程序员会开玩笑说:“你们产品经理老是抄这抄那的,就不能有点自己的创新吗?”
有时候,我自己私下里侃大山,也容易张口就来:“那个产品有什么了不起的?不也是抄某某产品的嘛,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产品经理只知道无脑抄,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都是些玩笑话,并不是严肃的观点。
不过,*近我发现,有一些同行朋友,居然还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产品同质化就是因为产品经理只知道互相抄袭。
这说明,产品经理水平太菜,只能抄别人的,没有能力自主设计。甚至进而引出了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门槛低”等问题的抨击。
对此,我感到有些诧异。
我觉得,但凡对“产品经理”和“公司运作”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不应该会有这样的认知。
当然,我也一直强调,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经理,面对的情况可能非常不一样。观点相左,可能只是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讨论的语境不同而已。
二、不确定性
“哪个产品抄袭了哪个产品”,这是我们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
首先需要强调,这里所说的“抄袭”、“借鉴”,并不是指“非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不是指“恶意剽窃他人创意”。这些行为是错误的,这点毋庸置疑。
这里所讨论的,简单来说,仅仅只是“你的产品‘像不像’别人的产品”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哪怕是经济实力雄厚、团队水平高超的大厂,也总“抄袭”。
大厂刚推出一个新产品,马上就被指出,和国内外某头部产品非常相像,甚至达到“像素级模仿”。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不管大厂自己什么公关,明眼人都清楚,抄肯定是抄了。以大厂的实力,完全有条件去做创新,甚至可能做得更好,为什么要出此“下策”呢?
这时候,有人就会把这个锅推到产品经理身上,毕竟你是“产品”的经理嘛。
我觉得,这就有些荒谬了。
是全公司所有人都那么愚蠢,以至于产品经理这么明目张胆地抄袭都没发现?还是产品经理已经强势到了可以完全主导产品,其他所有人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显然不可能嘛。
这肯定是领导层做出的决策——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确定性”的问题。
眼前就有一套被市场充分验证过的成熟方案,为什么不用呢?自己再搞一套,可能效果更好,也可能会搞砸了。
这里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可预期的超额收益,没有一个领导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三、非“创新”的原因
作为执行人,老是抄别人的,我自己多少也会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有时,我也会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明明就是抄别人的,非要把左边的东西挪到右边去,把圆的东西换成方的,假装自己在“优化”。
但是抛开感情因素,单从理性来讲,大部分情况下我其实不太愿意在策划上搞“创新”,原因主要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