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我们平常跟同事交流可以十分顺畅,对方能快速理解你的意思;但是跟用户交流时就要注意对象的定位,特别是作为产品经理,面对用户介绍和描述你的产品时,如果用的是一些高度概括的概念,那用户听起来就是云里雾里。本文作者解释了为何产品经理要客服抽象思维。
标题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抽象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产品经理们花时间练习提升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克服?
一、什么时候不需要抽象思维?
在日常工作中,当然需要抽象思维,当大家对事物认知水平在同一个层面时。
比如:与部门同事交流,使用抽象概括的表述,能提升沟通效率;一起做项目的同事说云计算或区块链很“方便”,大家对“方便”有共同的理解,就不需要浪费大段时间来解释如何方便。
不过当大家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在一个层面,比如交流沟通的对象,是项目外部人员,老板、销售、客服、用户等情况时,一个抽象的表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比如一个专业人士跟一个外行说云计算或区块链很“方便”时,外行并不理解所谓的“方便”到底是什么,因此双方的交流就变成了鸡同鸭讲,说了等于没说。
由于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都是公司同事,参与的是同一个项目,很多时候大家习惯用抽象思维去思考和描述一些事情,大家也都能很快理解,所以从来不会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然而产品经理的工作不仅面向内部同事,同时要面向外部用户,如果对外的产品介绍和描述,仍然是一些高度概括的概念,那就几乎是放弃与用户沟通,浪费自己的工作成果。
二、为什么需要克服抽象思维?
每个产品完成后,产品经理都会编写一份面向用户的产品介绍。
此时很多产品经理都会犯一个错误,假设用户跟他一样了解产品,知道所谓性能提升、体验优化、高新科技、方便快捷是什么意思,从而在产品介绍中,直接使用这些抽象的表达。
产品经理自己看起来觉得完整全面清楚明了,用户看起来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用户对于一个新产品,不想知道得那么全面,更没有兴趣去猜测揣摩你所谓的“方便快捷”到底是什么;只想凭自己大脑中那有限的生活知识,和3秒钟的时间,快速知道一下你们产品到底什么就行了。
如果不能做到符合用户对于“认知流畅性”的要求,那就是一个需要用户大脑过滤的垃圾信息。
三、如何克服抽象思维?
这里以智能牙刷为例,分析产品经理在面向普通用户时,如何克服抽象思维,用大众能理解的方式,来介绍产品并打动用户。